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合同能源管理的坎坷路
1997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登陸中國。 然而10多年來,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節能公司并沒有獲得預期的高速成長,反而大多步履蹣跚,處境被動。
基于雙贏基礎的合同能源管理,為何在國內遲遲做不大?或許正如專家所說,凡是在市場上做不起來的好生意有兩種,一種是用戶沒有意識到,另一種則是在實施過程中存在障礙。眼下的問題顯然屬于第二種。
“能源合同管理絕對是未來的方向,市場前景巨大,這點毫無疑問。但在目前,各地的節能公司規模都太小,各種機制上的問題使人們并不看好這項生意。”有關人員這樣描述。
然而用能企業最擔憂問題應該是風險了。首當其沖的是誠信風險。據悉,節能管理項目的實施“短則一兩年,長則十幾年”,如果節能客戶經營不善,節能公司承擔的整改費用很可能難以回收。還有一種情況是,節能客戶一開始對技術并不信任,于是雙方談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節能公司承擔技術風險和資金投入風險。但項目運作一段時間,節能效益逐漸顯現后,企業發現簽訂節能合同所付的成本是買斷設備自行管理的2倍,于是到付款時便又后悔。這樣的例子在節能管理行業俯首皆是。發展到后來,在節能效益分享的基礎上,行業中又衍生出了多種商業模式。北京中科宇杰節電設備有限公司其節能技術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都趨于成熟,節能,回報率高。
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仍處于萌芽階段,各地的小公司相當分散,“各自為政”,北京中科宇杰是一家占領足夠市場份額的節能公司,其技術與節能設備已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依此看,國內節能業在未來的規范過程中中科宇杰將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上一篇:新常態下的工業節能
下一篇:注塑機節能技術深度剖析